《香港振翅:民航業(yè)與全球樞紐的發(fā)展,1933-1998》

作者:王迪安

出版社:香港大學出版社

跟(不認識的)師兄作者一樣,我亦聽著即將降落啟德機場的航班長大。中學午膳時間為八十分鐘,升中學不久,作業(yè)壓力未算大的時候,我和同學便常常匆匆用餐,用剩下的寶貴時間跑到啟德旁邊看飛機升降。初中經濟與公共事務科老師要求我們做專題報告,我和同學挑的題目,便是香港的航空運輸(這樣便把看飛機合理化了)。時值國泰航空銳意「本土化」,所以我也想過當飛機師,可惜既懼氣流,亦患近視,接受培訓無望。到了會考那年,某老師的課堂特別呆板,我們便頭往左搖、往雙層隔音玻璃窗外望,什麼飛機型號、航空公司資料、航班時間等,很快便滾瓜爛熟。之後自啟德機場出發(fā)留洋讀書,翌年假後的出發(fā)地,卻已變成了幾乎遠不可及的赤鱲角了。

年少時對香港航空的幼稚喜好,卻並未僅僅退化為美好的童年回憶。近十年頻繁進出香港,進出的雖然是赤鱲角,所想的往往卻是啟德所標誌的所謂「香港故事」、啟德於我長大時作為自「封閉」的香港「通往世界」的窗口、啟德在塑造香港身份的角色,以及香港的不斷演變轉型。

作者在此書中既強調了歷史的偶然性,亦強調一群努力不懈的「足智多謀之士」(不一定是香港人?。ο愀鄢蔀楹娇諛屑~的貢獻。敘事於1933年始:上世紀三十年代,美國的國際航空公司泛美希望把早已是重要(海運)轉口港的香港納入為其擴張的航運網(wǎng)絡,以打通中國內地市場。英國為保護自己帝國航空公司的利益,起初並不允許,並加速讓後者進駐香港;前者則打算用鄰近的澳門作為其替代站點,儘管最後仍能利用香港。二戰(zhàn)後,英國政府重視香港的戰(zhàn)略重要性,欲提升香港的樞紐地位;鑒於啟德的局限性,計劃在後海灣興建新機場,但最終隨著國民黨敗退與內地客運航運數(shù)量驟降而作罷。

既不能成為通往內地的樞紐,香港便改而成為英美及其盟國航空圈的重要一站,如倫敦至東京便需經香港,而背後則是英美兩國商業(yè)利益之角力。二戰(zhàn)後才冒出頭來的國泰航空,由美國和澳洲機師創(chuàng)辦;港英政府很快便迫使其改為英資公司(數(shù)十年後的回歸前夕,國泰的英資股份最終低於半數(shù))。隨著大英帝國在去殖民化浪潮下的崩潰,香港這個遠東樞紐則變得越來越有價值,其航權成為了英政府重要的談判籌碼,用來爭取英國在其他地方的航權或商業(yè)利益。啟德機場亦因為航運利益考慮而得以擴建?!溉詹宦涞蹏沟臎]落,亦讓國泰得以拓展其航運網(wǎng),包括英人最初只允許國有的英國(海外)航空營運的倫敦—香港航線。

國泰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,則不斷改變其企業(yè)形象去迎合時代需要,從多番制服設計變革可知一二。(作者這話可圈可點:「國泰連續(xù)幾輪的制服改革,均凸顯了視覺美感乃一種歷史偶然性的結構,並指出企業(yè)在創(chuàng)造利潤機會時,擁有力量去改變人們對世界的看法?!梗﹪┣擅畹摹甘澜缰髁x」企業(yè)包裝,亦長期讓其躲避政治身份問題(另一句可圈可點的話:「國泰航空轉變投資者的形象,亦表明企業(yè)同樣善於調整所有權結構,以便有效地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運作。同樣重要的是,國泰航空能夠在不斷變化的政治光譜中改變形象,這證明了「企業(yè)國籍」概念的適用性?!梗?/p>

本書故事隨赤鱲角的啟用而結束。在近年變化不斷的世界大環(huán)境中,香港航空業(yè)的發(fā)展又會如何?近年頻遭詬病的國泰航空發(fā)展又會如何?作者於題為「香港何去何從」的結論中,畫了一個相當大的問號;本書正文卻提供了不少重要啟示。跟作者一樣,「願香港繼續(xù)蓬勃發(fā)展,再高飛遠翔?!埂裎模豪钛叛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