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圖為曲江池遺址公園的「踏青」雕塑群。 網(wǎng)上圖片

唐代詩人韓翃有一首詩,名叫《寒食》:

春城無處不飛花,

寒食東風御柳斜。

日暮漢宮傳蠟燭,

輕煙散入五侯家。

春城者,乃是指暮春時的長安城。那時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,落紅無數(shù),正是很多人準備去踏青的時候。在寒食節(jié)東風吹拂下,御花園的柳枝隨風搖曳,一片春意盎然。夜幕降臨,宮裏忙著傳蠟燭。

故老相傳,寒食節(jié)那日,天下禁火,只準冷食。然而權(quán)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而得到燃燭。而所謂「五侯」,是指漢成帝時,封王皇后的五個兄弟王譚、王商、王立、王根、王逢時為侯,受到特別的恩寵。這裏「五侯」,泛指天子近幸之臣。詩人正對這種腐敗的政治現(xiàn)象做出委婉的諷刺。

這是一首諷刺詩,但詩人的筆法巧妙含蓄。從表面上看,似乎只是描繪了一幅寒食節(jié)長安城內(nèi)富於濃郁情味的風俗畫。實際上,透過字裏行間可感受到作者懷著對封建皇權(quán)強烈的不滿。此詩所描繪的,是指古長安的皇宮中,燭火通明,煙霧繚繞,但外面的百姓之家,卻只能漆黑一片,形成強烈的對比。

長安八景蘊文化內(nèi)涵

這些情節(jié)今天幸好已不復(fù)見了。今日西安的市民仍可遊覽古代流傳下來的風景名勝,而不用忍受王侯將相的階級歧視。市民可遊覽的,有著名的「長安八景」。它們又名「關(guān)中八景」,是指關(guān)中地區(qū)八個著名的風景名勝。這名稱始於明、清,有些是文人學士詩賦中記述的,有些則是民間傳說?!赴司啊拱ǎ骸溉A岳仙掌、驪山晚照、灞柳風雪、曲江流飲、雁塔晨鐘、咸陽古渡、草堂煙霧、太白積雪?!?/p>

在「八景」中,有一個特別吸引文化界人士關(guān)注的,就是「曲江流飲」之「曲江池」,因它是由大詩人王維所設(shè)計的。「曲江池」原位於西安市南約5公里,是漢宮苑宜春下苑之故地,因江水邊曲折多變而得名。唐代此地宮殿連綿,樓閣起伏,每逢上巳(三月三日)、中元(七月十五)、重陽(九月九日),更多皇室貴戚、達官顯要,都來此宴樂。

而每當新科進士高中,皇帝會在曲江池賜宴。進士們將酒杯放在曲流上,杯隨水勢,流至誰的面前,必須將其飲盡,成為唐時風尚之一。這就成「曲江流飲」之雅興。這「曲江池」更有其特別之處,正是由大詩人王維一手設(shè)計。王維一向以「詩中有畫,畫中有詩」見稱,他的眼光大家應(yīng)該是相信的。

王維設(shè)計了這裏的亭臺樓閣、石頭假山,巧妙地布局在遠方的山水之間。無論是自然的山與水,與人工修建的曲橋和涼亭,都互相襯托著,把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(jié)合,雖為人造,也宛若天開。這裏不需要太多的雕琢,也營造了詩情畫意,使得很多文人雅士來此敘詩飲酒。

舒朗的水面,流淌了千百年,曲江池是當時老百姓的樂園。王維就有一首《三月三日曲江侍宴應(yīng)制》,寫道:

萬乘親齋祭,千官喜豫遊。奉迎從上苑,祓禊向中流。

草樹連容衛(wèi),山河對冕旒。畫旗搖浦溆,春服滿汀洲。

仙籞龍媒下,神皋鳳蹕留。從今億萬歲,天寶紀春秋。

它是當時為數(shù)不多的對大眾開放的公園。試想,古代時連蠟燭都有管制,有個讓公眾休憩的園林,就相當難得了。

●任平生(資深中學中文科教師,多年深耕於教育工作)